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專項整治行動成效系列報道在
發布時間:2022-11-28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自2016年《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正式實施以來,生態環境部開展了以“裝、樹、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和在線監管執法為基礎的一系列污染防治專項整治行動。經過近五年的持續發力,取得了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顯著成績,也引導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跑出了“領跑者”節奏。為全面展現專項整治行動給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帶來的新變化,《環境經濟》組織了一系列報道,共5篇,本期刊發第三篇。
在每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門口,都有一塊電子屏,上面顯示著電廠煙氣中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相關數據。這些數據都實現了在線監測,并與生態環境部門實時聯網。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排放是否達標,公眾不僅可以從這塊大屏上一目了然,還可以在生態環境部污染源監控中心的網站上查看。
這項成績得益于生態環境部早前要求垃圾焚燒企業于2017年9月30日前全面完成“裝、樹、聯”(依法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廠區門口樹立電子顯示屏、自動監測數據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2020年1月1日起,我國又開始對所有垃圾焚燒發電廠在線監測數據進行執法監管。該規定歷史性地填補了自動監測數據直接用于行政處罰的空白,并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全面應用,實現了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實時監管,讓監管更加透明。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幾年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在線監管執法成果顯著。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充分尊重居民的知情權與監督權,讓一個“鄰避效應”明顯的行業,變成了監管透明和公眾放心的行業。
如今,垃圾焚燒發電在線監管的“試驗田”已在更大范圍推廣。生態環境部公布數據稱,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共有4.2萬余家企業納入正面清單。這種對排污單位實施差異化監管的做法,達到了對違法者“利劍高懸”,對守法者“無事不擾”的目的。而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正是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得以實現的。
在位于深圳市寶安區的深能環保寶安能源生態園的大門口,記者看到電子屏上顯示的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氫、一氧化碳等5項常規污染物自動監測日均值數據,都遠優于國家規定的標準限值。不僅僅這家企業,縱觀整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早已成了普遍現象。
對于如何做到遠低于國家規定標準限值,中華環保聯合會廢棄物發電專委會秘書長郭云高告訴《環境經濟》,這是行業“苦練內功”的結果。郭云高長期參與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排放標準制定工作,并且見證了行業從“要我守法”到“練內功”再到“我要守法”的轉變。
郭云高表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內功”不僅是污染物的排放達標,更是運行過程的規范化管控。這主要體現在從前端的垃圾收運、入廠焚燒,到污染物排放全流程的監管和“細節控”上。
深能環保寶安能源生態園承擔了深圳近一半的垃圾處理量,日處置生活垃圾逾1萬噸。每天,數百輛垃圾運輸車將生活垃圾運至廠內,經地磅房稱重后進入卸料大廳。卸下的垃圾進入垃圾池,但是這些生活垃圾并不是“隨到隨燒”,而是要靜置堆放幾天,經過發酵,并排出滲濾液。工作人員表示,適當的存儲可以使垃圾充分發酵和干燥,進而增加垃圾的發熱量,提高垃圾焚燒效果。
生活垃圾經給料斗進入爐內,經給料爐排推入焚燒爐,并在爐排上焚燒。一同進入焚燒爐的還有產生于垃圾池、被一次風機吸入的惡臭氣體以及垃圾滲濾液和垃圾滲濾液處理中產生的濃液。垃圾在爐排上與熱空氣接觸、升溫、干燥、著火、燃燼。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必須保持焚燒爐膛內溫度大于850℃,并控制煙氣在爐膛內停留2秒以上,從而將二噁英完全分解。
然而,燒垃圾不比燒煤,煤的熱值比較恒定,但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復雜,熱值波動大,如果不加以調控,火焰就會時大時小,溫度也會時高時低。想要垃圾焚燒爐實現穩定燃燒涉及垃圾池管理、爐排控制、配風控制等方方面面,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控制過程。
如何做到爐膛溫度維持在850℃并持續2秒以上?工作人員說,技術創新是關鍵。深能環保寶安能源生態園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空間信息網格技術以及數據融合技術為核心的自動化運維管理系統,已經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實踐。事實上,每天有數萬噸生活垃圾是經由人工智能算法、大數據預測分析后才轉化為綠電的。
事實上,很多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已經嘗到了技術創新帶來的“甜頭”。據了解,像光大環境、深能環保、廣環投、浙能錦江、瀚藍環境、三峰環境等公司旗下多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都通過AI技術實現焚燒爐穩定化、自動化運行,實現了生活垃圾焚燒的環保指標更穩定,單位發電量提升。
如果說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污染排放在線監測是監管的“天眼”,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加持是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工業大腦”,那么工藝、設備的優化升級就是行業發展的“強壯體魄”。
據郭云高介紹,正是“天眼”的安裝,讓整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強身健體”提上了日程。如今,我國垃圾焚燒廠采用的工藝以及排放標準均與國際接軌,有一些工藝、設備、標準甚至領先國際水平。
比如,焚燒后的煙氣需要經過“層層修煉”才能被排放到大氣中。我國垃圾焚燒電廠早期的煙氣凈化普遍采用“SNCR脫硝+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噴射吸附+布袋除塵”工藝,隨著部分地區環保排放標準的不斷提高,很多垃圾焚燒發電廠在常規煙氣凈化工藝的基礎上增設了SCR脫硝系統,甚至部分項目為了進一步降低排放濃度增設了濕法脫酸系統。幾經“磨煉”后,我國大多數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各項煙氣排放指標都優于國家標準,甚至可以實現全部指標優于歐盟2010標準。
2017年深圳頒布了《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營規范》SZDB/Z233-2017(簡稱深圳標準),煙氣排放限值全面嚴于現行歐盟標準和國家標準。深能環保深圳各廠經過煙氣提標改造后,寶安一、二期、南山一期及鹽田廠煙氣凈化系統均采用“SNCR脫硝+半干法脫酸+干法脫酸+活性炭噴射+袋式除塵+SCR脫硝”的組合式工藝。新建成的寶安三期、南山二期及東部有限公司煙氣凈化系統均采用“SNCR脫硝+半干法脫酸+干法脫酸+活性炭噴射+袋式除塵+濕法脫酸+SCR脫硝”的組合式工藝。各廠監測數據與生態環境管理部門聯網,并在生態環境部污染源監控中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公開,同時各廠每月定期委托第三方進行煙氣采樣自行監測,監測結果顯示各廠煙氣排放指標滿足深圳標準要求。2021年,深能環保深圳各廠全年氮氧化物平均排放濃度比深圳標準限值80mg/Nm3減少了28%,遠優于歐盟及深圳標準。
在線監測激發的自主創新不僅局限在煙氣排放方面,在線監測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現在垃圾焚燒廠的主設備、輔機等設備都基本實現了自主生產。創新自主的二噁英及飛灰的控制處理技術、運營技術及相關標準共同支撐了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清潔、高效、低碳發展。
“在線監管執法,國外是沒有的。歐洲的一些標準實際上沒有中國的高,特別是臭氣管控方面,中國的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做到了絕對的世界領先。”郭云高表示。
垃圾焚燒發電廠經過連續6年的達標排放專項整治,效果可謂明顯。據了解,目前所有垃圾焚燒發電廠5項大氣污染物日均值和爐溫的達標率穩定在99%以上。這從根本上扭轉了社會公眾對垃圾焚燒企業的看法,有力地促進了垃圾焚燒產業的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在“天眼”的監管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業務外延也在不斷擴大,已成為城市循環經濟的一部分。
比如,在廣州的“無廢城市”行動計劃中,廣州環投集團以垃圾焚燒發電廠為核心建設的各循環經濟產業園,除了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外,還協同處置一般工業固廢、污泥,同時為周邊區域供熱、供汽。
深能環保寶安能源生態園則是將垃圾焚燒發電余熱蒸汽外供給印染工廠,同時又將工業園中水回收用作冷卻循環水,2022年已回收利用15.8萬噸循環水。郭云高說,這種“雙向循環”的創新模式在國內尚屬首例,不僅為垃圾焚燒發電余熱利用開辟了新途徑,同時也為印染產業走低碳發展之路提供了新的范例,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零碳園區”建設正在多地開花,這也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機。光大環境濰坊能源熱電聯產項目正在賦能當地的“零碳園區”建設。除了處理濰坊市主城區的垃圾外,濰坊項目在垃圾發電的同時發揮熱電聯產模式,積極為項目所在園區內的部分企業提供工業蒸汽。在不增加園區能耗的前提下,真正解決了周邊企業工業用汽不足的問題。
郭云高說,隨著國內焚燒設備及技術的日漸成熟,國內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已由早期的技術引進者轉向設備、技術和標準的輸出者,并通過海外并購等方式迅速開拓海外市場。國內的行業龍頭企業具備技術、管理、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優勢,正在開拓廣闊的增長空間,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綠色投資,輸出綠色產品和服務。
來源:環境經濟